影响鳗鱼苗汛期的五个因素是什么?
目前鳗鱼苗种的人工繁殖还处于试验阶段,养殖所需苗种只能捕获天然苗种。因此,必须掌握鳗鱼苗种的追溯规律,及时捕捞。
汛期是指鳗鱼白苗到达海岸,集中在河口追溯河流的时间。
据国内一些专家推测,中国鳗鱼的产卵场可分布在南海、东海和黄海地区,分布在南海、东海和黄海三大产卵群中,因此东南沿海地区都有鳗苗。南海分布在海南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;东海分布在浙江、上海、江苏南部;黄海分布在江苏北部和北部省份。
鳗鱼汛期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差异,一般为南早北晚。根据几年的实际捕捞情况:广东韩江一带,11月底至12月初见苗,1月份可以捕获大量鳗苗。3月前捕获的鳗鱼平均体长为5~6厘米,规格为每公斤5000~6000尾。从3月下旬到4月初,白仔鳗苗的捕获基本结束,5月捕获的黑仔鳗苗大多体长为7~9厘米。
鳗苗的汛期还与水温、光照、潮汐、水流及气候等环境条件有重要关系。
1.水温:鳗苗溯河活动水温为8℃,而以12℃比较适宜。河水和海水的温度越接近,越适于鳗苗上溯,温差过大(即河水温度过低),则影响鳗苗上溯。
2.光照:在鳗苗汛期早期捕捞的白仔鳗苗,虽鳗体纤弱,游泳能力有限,但对光照有强烈的反应,避开强光,对弱光有趋光性。故鳗苗白天沉入水底,夜间上溯,鳗苗溯河量以日落后至黎明前较多。
3、潮汐:鳗苗是从外海进入河口,还是以被动漂游为主。因此,在捕前必须了解当地的潮汐状况。记录涨潮、满潮、落潮的时间、潮高、月亮有无、圆缺等。只有掌握了潮汐的变化规律,才能捕捉到大量的鳗苗,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。鳗鱼一般是大潮比小潮多,涨潮比落潮多,日落后开始涨潮1~3小时为*高峰。虽然洪水中的鳗苗数量比洪水多,但洪水中的水质混浊,鳗苗质量相对较差。这种鳗苗被称为混水苗。洪水过后,洪水开始时水质不是很混浊。这些鳗苗质量好,被称为清水苗。
4、水流:柳鳗变态为白仔鳗苗后,开始积极趋向淡水水流。因此,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有较多的鳗苗集中。在水闸处,只要有淡水流出的,流量越大,鳗苗就越多。
5、气候:鳗苗溯河期间以无风或微风天气为宜,在上风处鳗苗较多,风力过大则影响上溯量。